精选分类 男生 女生 书库 完本 排行 书单 专题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 > 尊师孔仲尼 > 第一百五十一章 还有意外收获?

尊师孔仲尼 第一百五十一章 还有意外收获?

作者:役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2-05-22 18:04:31 来源:笔趣阁biz

宰予和子贡原本打算趁着上午的好时光,好好地在临淄城中游览一番。

但因为担心赶不上下午拜见晏子,于是便匆忙地在城中订好了旅社,之后又将赵毋恤和公输班送去给范蠡他们照看,然后才忙不迭地来到晏子家门前等候。

虽然等待的时间漫长,但好在晏子的家宅距离西市不远,他们趁着这段时间又详细的摸排了当地的物价。

二人对于晏子为何始终不肯搬离这里,似乎又有了新的理解。

子贡念叨着:“市集虽然吵闹,但这里人来人往,消息灵通,又可以随时掌握商品价格的变化。

晏子不肯搬离此地,恐怕除了崇尚节俭之外,还存着及时了解百姓生活状况的心思吧?’宰予也深以为然的点头道:“如果仅仅懂得辞辩之术,如何能够治理的好齐国呢?

言谈不过是晏子用来向君王劝谏的武器,如果不能很好的体察民情,又怎么能提出合理的治国方略呢?

奉受君命,负责管理百姓,如果居所与民众隔得远了,就容易受到他人的蒙蔽。

如果不是常常出门采买,他又是怎么了解商品价格涨跌的呢?‘

二人思索着,等到回了菟裘之后,要不要效仿晏子,将居所搬到市集附近。

由于菟裘这半年以来,商户的数量渐渐增加,原本的市集,已经没办法完全容纳来往的商旅了。

所以宰予之前一直念叨着要重新规划商业区域,与此同时还要扩建居民区,兴建一批可供商旅入住的旅舍。

菟裘虽然名义上只有三百户人家,但实际上,如果以小家庭为单位划分,这三百户足可以拆成五百户人家。

而且现有的三百户里,只有一百户是居住在菟裘城内的国人,而剩下两百户则是居住在城郊的野人,

等到新的居民区扩建完成,就可以将挑选出部分野人,把他们迁移到城内居住,将其转化为国人身份。

野人转化为了国人,那么菟裘的兵源自然也就多了。

宰予虽然很想直接从野人中募兵,他也曾经这么干过,但从前他毕竟是以私人身份进行的。

如今他已是菟裘大夫,如果公然宣布野人募兵法,免不了会遭到鲁国舆论攻讦。

在实力还没有强大到可以和规则叫板前,宰予也只能尽量找漏洞钻空子,而不能正面与礼法对线。

反正菟裘是他的封地,转国人身份不就是下个文,再搬个家的事情吗?

这事儿简单的很,随便找点理由就行。

没必要为了图方便而惹祸上身。

但单靠他一个人,扩建城区这事儿一时半会儿也做不起来。

毕竟下命令简单,但执行起来却很困难。

菟裘拢共就这么点人,要想大兴土木只有两个办法

要么强征徭役,要么大把撒币。

强征徭役这种事,宰予实在是狠不下这个心。

毕竟他好不容易才在菟裘积攒起一点人望,没必要因为这点事就砸了招牌。

最重要的是,他还指望着菟裘的民众能把他宽政的名声传扬出去,吸引附近山野中那些不上户口的野人前来投奔呢。

春秋末年,大争之世,人才是第一生产力。

没有人,他还施展哪门子的仁政啊?!

但大把撒币,以宰予目前的能力又暂时做不到。

他虽然从贩售书籍中获利颇多,但为了调节菟裘的物价,吸引附近商旅前来贸易,基本上也没剩几个钱。

他的那点存款,都换成了满仓的粮食和盐铁、煤炭了。

虽然这些东西也可以用来支付报酬,但总归还是要储备一些,以备不时之需。

毕竟说不准哪天就遇上点天灾**,没有储备赈灾可不行。

况且为了在菟裘境内提倡道德、推行教化,他又参照周礼中的条款,颁布了几项律令。为了防止贫寒家庭弃养老人、孩子和残障人员,宰予特意设置名为‘掌仁’的官职。

由他们负责给年满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和八岁以下的孩子发放补贴,按月供给粮食与一定量的肉食。

对于那些愿意抚养孤儿的家庭,按照抚养的人数,按比例减征赋税,每多抚养一个,便减征三十亩田税。

至于那些聋、盲、喑、哑、瘸腿、半身不遂的残疾人,也同样可以按月领取足量的食物。正是因为有了这些鼓励措施,所以菟裘境内的风气大为改善,道无孤寡,不见贫乞。

但这些良政虽然好,但可都是要掏出真金白银的。

所以当宰予想要扩建居民区时,他的腰包顿时显得有些捉襟见肘了。

不过好在好兄弟子贡关键时刻顶了上来,菟裘招商引资的政策初见成效。

子贡一口气买下了菟裘城内多处未开发的土地,并准备动用手头的资源,在这里兴建旅舍用于盈利。

但子贡是来做生意的,不是来做慈善的。

指望他开发商业地产没问题,但让他建福利房,那就有点不现实了。

居民区的钱,宰予还是得想想办法,给它解决了。

宰予正考虑着该从哪里搞钱呢,忽然看见前方慢悠悠地驶来两辆马车。

其中一辆马车造型朴素无甚装饰,不用想都知道,这是晏子的座驾。

而旁边那辆,看起来就有些花里胡哨了。

绛紫的车帘,漆木的华盖,还点缀着五颜六色珠玉做成的风铃,马车一摇一晃,路上的行人都能听见叮叮当当的响动。

子贡皱眉道:“这是齐国的哪位卿大夫,又或是哪个富商的座驾吗?这装饰风格,未免也太浮夸了。

宰予则观察起了两辆马车的行进方式,很快给出了他的判断。

“这辆车的主人,不是齐国上卿国夏,就是上卿高张。’

子贡问道:“何以见得呢?

宰予指着那两辆车说道:“你看,临淄的道路无比宽阔,两辆车明明可以并驾齐驱,然而晏子的马车却总是谨慎的缀在这辆车的后面

这显然不是晏子的马车不能超过他,而是晏子不想与这辆车的主人争锋。

晏子贵为上大夫,实摄齐国相事,最得齐侯的信赖与百姓的爱戴。

哪怕是同为上大夫的田氏族长田无宇,他的车驾遇上了晏子,也不会如此坦然的行驶在前。

所以说,能有这么大面子的,必然只有‘天子之二守’的国氏和高氏了。”

子贡想了想,忽然问道:“那为什么就不能是齐侯的座驾呢?”

“齐侯?’

宰予被问的一愣,他转念一想。

好像也有这个可能啊!

不过齐侯这时候出宫干什么?

难道是打算出城游玩?

可看这车驾附近,好像也没带什么卫士啊?

宰予左思右想,还是觉得这不大可能是齐侯的车驾。

但却也不能立马排除这个可能性。

因为据他的了解,齐侯好像一向都是不怎么按套路出牌的人。

不过如果是齐侯的话.

宰予灵机一动,心中忽然涌现出了一个来钱的点子。

他冲着子贡问道:“想挣钱吗?‘

子贡眉毛一挑:“你又想坑谁?”

“你别管那么多。

宰予道;“待会儿我们先探一探来人的口风,如果确定真的是齐侯,记得接我的话茬儿。

子贡吓得一哆嗦:“子我!你有毛病是吧?这怎么还越玩越大了?

最开始坑夫子,后来打算坑阳虎,现在怎么都直接盯上齐侯了?

你可千万别胡来!要是被看穿了手脚,惹得齐侯发怒,倒霉的可不止是咱们两个人!如果齐侯因此迁怒了鲁国,你我就算自杀谢罪,也没办法向国人交代。’

宰予不以为然道:“这怎么还能牵扯上国家呢?

况且就算来的真是齐侯,又能怎么样呢?

从现在开始,你,不是鲁国的掌交。

我,也不是鲁国的大夫。

我们仅仅只是两个从鲁国来的普通商人,你只要记住这一点,那我们就可以安然无恙了。

子贡正想同宰予分辩一番。

可还未等他开口,晏子的马车便在他们面前停下。

晏子下了车,和蔼的笑道:“让你们久等了,请进吧。’

晏子说完,便迈步走向宅院。

而那辆装饰华丽的马车也从宰予和子贡的身边驶过,丝毫没有停留的意思。

子贡微微皱眉,眼神中划过一丝失望。

虽然他有些担心宰予胡来,但毕竟已经跟着他干过几票大的,所以子贡虽然忧虑,但心中对于赚钱期待还是占多数。

眼下期待落空,这怎么能不让他郁闷呢。

不过还没等他烦恼完,便感觉有人在托他的衣角。

他望向身边的宰予,只见宰予冲他打了个眼色。

子贡心里一惊,顺着他指示的方向望去。

只见那辆装饰华丽的马车居然没有径直顺着大道行驶,而是蓦地拐了个弯,似乎绕到了晏子家宅的后方。

子贡心中一惊。

坏了!

弄不好,还真被子我料中了!

这马车上坐着的,难不成真的是齐侯?

二人连忙跟在晏子的后面走入宅院。

晏子的家并不大,穿过狭小的庭院,前方便是用于招待宾客的偏厅。

里面只简简单单摆放着几张几案,而晏子做的主座前还堆满了成卷的纸质书籍。

两人在晏子的邀请下入了座,刚饮了口门仆送上的酸浆,便听见耳边传来晏子的笑声“我听二位的口音,想必是从鲁国来的吧?”

宰予笑着放下杯子,点头回道:“真是什么也逃不过您的眼睛,我们的确是从鲁国人。晏子饮了口水,随意的聊着天:“鲁国最近好像不太平呢。

去年年初,先是与郑国交战

夏天的时候,又派军去攻打了莒国。

一年之内,数次派军作战,国内的民众想必过得很辛苦吧?’

宰予闻言,叹息道:“谁说不是呢?征战对于百姓来说,的确没有太多益处啊!

自从上古时期开始,频繁发动战争的国家,总会遭到灭亡。

鲁国其实原本也不想发动战争,只不过决定战争与否的权力,并不掌握在寻常的百姓手中啊!’

晏子听了,放下茶杯问道:“唧...您的意思是,阳虎?’

宰予闻言,也不说话,只是微微笑着,

晏子见了,倒也没有责怪,而是捋着胡子笑道。

“既然您认为频繁发动战争的国家总会灭亡,而莒国和鲁国为了争夺郓地的归属,已经争斗了百年之久。

依您的看法,它们当中的哪一个会先亡国?”

宰予没想到晏子居然会突然提出这种问题。

他琢磨了一下晏子问这话的缘由,再联想到刚才那疑似齐侯的车驾,瞬间心里明白了七七八八。

晏子该不会是在试探我的理念与才能,打算把我举荐给齐侯吧?

事情貌似有些大条了。

不过,这倒也不失为一个接近齐侯的机会。

先见齐侯,和他搭上线再说。

多个人脉多条路嘛!

万一鲁国内部哪天出了什么变故,我直接带着菟裘归附齐国,倒也不是不行。

想明白了这一点,宰予的回答也变得认真了起来。

他回想了一番纪胜等人的表现,郑重其事的答道。

“攻取郓地的战役,我也曾经参加,因此我对莒人有所了解。

根据我的观察,莒国的百姓性情多变而没有教化,贪求务得而喜欢虚伪,崇尚勇力而鄙视仁义。

士人好武但容易暴怒,躁急而容易泄气

因此,他们的国君不能体恤他的臣民,臣民也不能尊奉他们的国君,上下之间不能同心同德,这样一来治理国家的纲纪就丧失殆尽了。

所以说,莒国必然先于鲁国而亡。

晏子微微点头,笑着又问:“那您觉得鲁国怎么样呢?’

宰予本想直接作答,可他忽然又想到了阳虎,心中瞬间又多出了一个损招。

他先是叹了口气:“钦

晏子奇怪道:“你难道认为鲁国就快要灭亡了吗?”

宰予闻言,摇头道:“鲁国的君臣,做事还算是合乎礼法,因而百姓勉强可以安定泰然的生活。

教养得以推行,臣民尊奉国君,国家的纲纪尚且存在。

所以我认为,鲁国还是可以长期存在。

晏子问道:“那您刚才为什么要叹气呢?’

宰予道:“尽管如此,我认为鲁国在另一个方面仍然存在过失。因为这个过失,足以导致鲁国的灭亡,所以我才忍不住叹气啊!‘

晏子问道:“请问,是哪方面的过失呢?

宰予道:“像是邹国和滕国这样的小国,他们小到连野鸡也能跑出它们的地界,可却仍然能够保住公侯的爵位。

这并不是因为他们的实力强大,而是因为他们长期以来一直坚持以小事大、以弱事强的缘故。

而宋国,只不过是方圆五百里的小国罢了,鲁国靠近强大的齐国却要去亲近弱小的宋国这本就已经是错误了。

鲁国不敬服齐国这样强大的邻国也就算了,可偏偏还要去舍近求远地寄望于晋国,这就是导致国家覆亡的前兆了。

我听说,国小而不处卑,力少而不畏强,无礼而侮大邻,贪愎而拙交者,可亡也。

这说的就是这样的道理啊!

我深刻地为国家的命运感到担忧,然而我的这些话,终究不会被我国的阳虎所听信。他执掌着鲁国的权柄,然而却做着激怒强大邻国这样愚蠢的事情。

由这样的人执掌国政,鲁国又怎么能不灭亡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