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最新笔趣阁 > 历史 > 大明手握国运树家兄皇长孙 > 第21章 拼音推广,有人不欢迎(求收藏,鲜花,评价票!)
加入收藏 错误举报
换源:

大明手握国运树家兄皇长孙 第21章 拼音推广,有人不欢迎(求收藏,鲜花,评价票!)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皇宫内,今天没有大朝会。

老朱只是召集一众文臣,前往武英殿议事。

“陛下,这拼音之学,果然是影响我大明文脉之神器,敢问陛下,此等神物出自大儒之手?”

一众文臣目光灼灼的看着上位的老朱。

尤其是翰林院的那些舞文弄墨的编撰官,目光更是炽热。

作为读书人,他们对这东西的用处体悟的更加直接。

能搞出如此神器的人,必定会青史留名。

若是结交一番,甚至是让自家子侄拜入门下,说不好也要跟着飞黄腾达。

对于众人的疑问,老朱面色略有不悦。

“怎么?就不能是咱弄出来的?”

下面的满堂文臣皆是一静,好半晌没人搭话。

看向老朱的眼神有些怪异,那意思只有三个字,就凭你?

有心思活泛的,硬着头皮开口道:

“陛下息怒,并非臣等……哎,陛下,此事太过重大,臣等只是希望陛下一定要重赏此等大才。”

老朱无奈的叹了口气,就算他的脸皮再厚,也不好意思强行把这功劳揽在自己身上。

“算了,弄出此物之人的身份,暂时需要保密,众爱卿就不要多问了。”

“让你们商量一下推广之策,可有结果了?”

有人上前一步,激动道:

“陛下,微臣认为,推广此等神器,宜早不宜迟,翰林院编著有关书籍的同时,可以先派教习去各州府传授,等到书籍刊印完毕,立刻全国推广。”

众人点头,表示赞同。

还有不少年纪轻的,已经有些跃跃欲试了。

这东西虽然不是他们搞出来的,但能参与到传播工作中,那也能赚取不少的名望。

读书人嘛,多少都有些好为人师。

有赞同的,自然也有反对的。

一个白须白发,满脸褶子的小老头,颤颤巍巍的站了出来。

“陛下,老臣觉得不妥,此等奇物突然问世,祸福未知,老臣以为不宜操之过急。”

此话一出,又有不少人站出来附和,表示反对仓促推广。

有的是强辩理由,明显是想阻拦这拼音的推广。

有些却是真的觉得此等神器应该慎重对待。

听的不少人眉头微皱。

就连老朱的脸色,也难看了起来。

“孔先生,你说这拼音祸福未知,敢问这祸指的是什么?”

那老者姓孔,正是儒学孔家之人。

要说这孔家能屹立千年,除了孔圣人的学说确有可取之外。

孔家顺势而为的本事,那也是躲过王朝交替之祸的重要手段。

本是前元的座上宾,如今摇身一变,又成了大明的肱股之臣。

至于他们为何要站出来反对推广拼音。

老朱的心里清楚得很。

无非就是担心动摇他们的地位罢了。

如今识字困难,知识都掌握在他们这种世家大族手中。

他们有书籍,有门生,有话语权。

朝廷想要选什么样的人才,还不是他们说的算?

如果这拼音推广出去,寒门世子必将大增。

到时这些世家大族的掌控力,将被极大的削弱。

这种结果,自然是他们不愿意看到的。

但是,让他们挑毛病,又没办法开口。

毕竟这拼音对大明绝对是有利的。

那老者支支吾吾半天,只蹦出来一句:“劳民伤财。”

队伍前方,一身着绯红朝服的老者出班奏道:“陛下,老臣以为孔大人此话不妥,如今我大明正是缺人的时候,人才培养刻不容缓。”

“这拼音利国利民,不是钱财能衡量的,万不可拖延。”

“一旦推广出去,三五年之内,大明必将多出许多识字的地方小隶,十年之内,我大明朝堂再也不缺读书之人。”

说话之人正是大明韩国公李善长,曾担任中书左丞相一职,位极百官之首。

可惜,因为胡惟庸案,老朱直接把丞相的位置给取消了。

李善长虽然暂时没有受牵连,但整日也是提心吊胆的。

如今,暂管都察院,主管监察弹劾,以及向皇帝提建议。

一直兢兢业业,生怕被老朱抓住小辫子。

陛下对这拼音的态度很明确,那就是必须尽快推广。

于公于私,他都要跳出来极力支持。

经过前元几十年的祸祸,被当做四角羊的汉家儿郎,读书人本就不多。

如今大明建国不过十多年,别说读书人了,哪怕是会识字的,那都是稀缺人才。

只要认字,在地方找个文书小隶的工作,衙门都要抢着要。

大部分的地方小隶,大字都不认识,非常影响政令的实施。

老朱满意的点点头,“李爱卿所言极是,就这么办吧。”

“着翰林院主办,都察院监察,其他各部全力配合,尽快给咱出一份章程。”

皇帝一锤定音,别人再反对也是不可能了。

有人兴奋,有人叹息。

各怀心思的离开了。

望着一众朝臣离去,老朱冷哼一声。

“哼,跟咱耍小心思,你们最好老实的听话,否则咱不介意多砍几颗脑袋。”

他说的自然是那些反对推广拼音的那些人。

作为一个纯草根皇帝,他对于那些传承千百年的世家大族,并没有什么顾虑。

能用就用,不能用就舍弃。

如果敢反过来影响朱家的皇权,那就砍了。

毫无心理负担。

正事谈完,锦衣卫指挥使毛骧抱着一个大箱子走进了武英殿。

“皇爷,这些是从三位皇孙那搜来的物件,怎么处理?”

那拼音有关的图纸都已经被取走,剩下的多是一些小孩玩的小物件。

老朱上前扫了一眼,刚要让毛骧给送回去。

突然注意到里面有一本手工装订的书册。

顺手拿了起来。

“《三国演义》?是三国有关的话本?”

老朱扫了眼封皮,发现下面还有几行小字。

“主笔:大明卧龙。”

“排版:大明凤雏。”

“口述:大明小阿瞒。”

随意翻了几页,发现一共有三种字迹。

第一种字体飘逸,已经有大家雏形,应该是老大朱雄英的字迹。

第二种虽然稚嫩,但也算工整,这是朱允炆的。

第三种就有些让人皱眉了,歪歪扭扭的,跟鸡爪子爬的一样,一看就是老三的。

老朱苦笑一声,暗下决心一定要找个好先生教一教。

突然,他发现不管什么字迹,字里行间都标注着一些奇怪的符号。

研究了片刻,突然虎目圆睁。

“来人,快去将咱那三个好孙子叫来!”

(PS:求收藏,鲜花,评价票,请各位大佬多多支持)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