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分类 男生 女生 书库 完本 排行 书单 专题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 > 北雄 > 第1539章收获

北雄 第1539章收获

作者:河边草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2-09-25 16:20:02 来源:ibiquge.com

就在赵世勋所部首战告捷的同时,李年部也有了不小的收获。

渡过浿水向东北方向,就是高句丽的盖马原,也是当年汉时玄菟郡和临屯郡的交界之处,再往北去,越过鸭绿水,便是汉时玄菟郡所在,后来改设辽东郡。

而大致从浿水到汉江流域,则是汉时真番郡郡治。

这也就是后来人们所说的汉四郡,涵盖了从幽州东北部,东到大海,南到辽东半岛北部,方圆数千里的疆域。

汉时中原政权广有疆土,在东北这一片就可见一斑。

只不过实际情况有所出入,前汉虽说在这些地方都设立了郡治,可管理上却还是难免有鞭长莫及之忧。

因为远离中原,各族林立,道路不通,前汉名义上拥有这里的统治权,甚至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在这里依旧保留着影响力。

然而在那颇为漫长的岁月里,四郡之地与中原的关系一直若即若离,契丹,靺鞨,扶余,匈奴,鲜卑,柔然,突厥,秽貊,沃沮,甚至是半岛南部的百济,新罗等等族类,轮番登上舞台。

简直就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在这白山黑水之间,为自己的部族崛起做着各种各样的努力。

因为太多太乱,汉时人们将这些东北部族统称为东胡。

中原王朝对这些外族也是烦不胜烦,自汉武帝派兵灭掉盘踞在半岛北部的卫氏政权,划分郡县,宣称统有辽东以来,隔上几年就能冒出一个或几个刺头来,基本是屡征不靖的状态。

大致上就是如此了,一直以来,辽东以及半岛地区,还属于中原王朝之飞地,与中原之郡县有着明显的区别。

…………

如今唐军再来,能不能改变这种状况其实也在两可之间,和前朝不同的是,唐军先在半岛南侧登陆,有吞并整个半岛之心。

而李年所部和西边的唐军就不一样了,他们不会修建那么多的营寨,随军便带了许多的粮草,行进比较缓慢。

当务之急,他们要寻找一处可供大军停驻的落脚之地,查找敌人踪迹反在其次了。

当然了,这个落脚之处在之前就已经选定好了。

几百年前,盖马原是秽貊族栖息之地。

说起秽貊这个部族来,只能说它分布的很广。

秽貊是个非常古老的东北土著民族,他们原来也在辽东地区生活,因为受到匈奴人的压迫,一部分人陆续南迁到了半岛之上,据说建立了盖国和马国,所以后来人便称呼这里为盖马原。

而不管之后他们是被前汉所统治,还是后来为高句丽人所征服,嗯,很多人都说高句丽的主体民族扶余人,其实是秽貊一族的分支,这么说来的话,其实是这个民族又融合在了一起罢了。

反正和炎黄部族相类,秽貊族分支极多,后来人已然无法考究,只是和炎黄子孙不同的是,秽貊族的后代们并不在意他们起源于何处,秽貊这个名字也就早早成为了历史,如今的高句丽人已不再提起,贵族和平民们更不会承认他们是秽貊的子孙。

只是说起高句丽国由来的时候,人们才会略微提到,扶余王南下征服了秽貊之事。

…………

如今在盖马原上生活的人,民族属性依旧杂乱无比,但因为高句丽立国已久,倒是都可以统称为高句丽人。

李年率军北来,选择的落脚之处在盖马原中部,这里有一座高句丽人建立的城寨,叫浦石城。

不知高句丽人怎么想的,反正高句丽人占据了半岛北部之后,并没有修建多少城池,反而是辽东那边,他们建了不少,这可能和扶余人起家在辽东有着些关系吧?谁知道呢。

浦石城说是城池,其实是几个寨子连在了一起,位置在狼林山西北延麓,北边则是摩天岭,白头山,其实都是太皇山余脉。

高句丽人则称之为盖马大山,半岛这边则是盖马原的一部分。

浦石城便位于半岛东北部的山脉丘陵地段,城池多为木石结构,和中原的城池不一样,它只能说是一处寨子而已。

但它的作用却不小,高句丽东部的各个部落,或是行政区域,和西部平原往来,大多要从浦石城中转。

李年率军到来,除了寻一处落脚之地外,自然也想要掐断高句丽人东西往来的咽喉要道。

而李年所部到来之后,面对的就是连绵不绝的群山以及起伏不定的丘陵,地形之复杂,以如今的地图绘制手段,在纸面上是根本无法体现出来的。

即便李年等人有着心理准备,到了地方也是一筹莫展。

李年知道,敌人就藏在群山之中,可唐军再是精锐敢战,也不可能钻进这样的深山老林之中,跟当地土著去纠缠。

李年当年是以营尉的身份,跟随李碧,李破两人随军来到辽东。

如今算是故地重游,当年三十万大军溃败之处,就在盖马原西侧的平原地带,他们这些从马邑过来的一千多人没有深入这么远,而是明智的在萨水便停住了脚步。

当前方大军一溃,他们立马跟着李破钻进了山林之中……

山中的情形是怎样的呢,李年从来不愿多做回想,即便是高句丽的那些土著猎户,想在山林之中把隋军溃兵一一剿灭,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李破带领他们在山林中跟敌人左右周旋,屠灭山中村落十余个,追逐而来的敌人更不知杀了有多少,这才脱围而出,逃回到了鸭绿水北岸。

这个过程当中,到底死了多少人,流了多少鲜血,谁也说不清楚,不过大家都能肯定的说一句,那是一个地狱一样的旅程,走过一遍就再也不想走第二遍的那种。

给李年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那些在山林之中奔走如飞,设置陷阱,施放冷箭,神出鬼没的可怕敌人。

在平地上遇到那些人不算什么,可在山林之中……他们便也变成了最为难缠的敌手。

当然了,更为可怕的是带领他们逃出生天的那个人,不论多狡诈凶狠的敌人,在他面前都要俯首称臣,跪在地上叫上一声爷爷,所以大家行走在地狱的时候,还能笑的出来。

因为皇帝陛下把大家也变成了地狱鬼卒的一部分……

…………

高句丽人的想法也很明确,他们就是想让唐军入山一战。

见到已被烧成白地的浦石城的时候,李年默默念叨了一句,“狗崽子们倒是没变,还是那般贼头贼脑……”

之后数万唐军便在浦石城遗址上驻扎了下来,顺便重新修建了一座营寨。

西边的唐军面临的是攻城战,东边这里却又是另外一番景象,考验的是领兵之人的耐心。

高句丽人的战略在李年看来不值一提,高句丽的王城就摆在那里,只要攻破了平壤城……

高句丽人在山中躲藏的再深,又能如何?

从灭国之战,也就转变成了剿匪平乱,看看谁能熬得过谁罢了。

所以李年并不着急,一边命人修建营寨,一边派人出去打探,做好了长期在此驻守的打算。

只是刚过了两日,赵世勋部首战告捷的消息还没有传到李年军中的时候,他这边便有了收获。

…………

“只有四万人,要是给人断了后路,也就成了一支孤军,李将军可要小心些。”

“咱们身后有二十余万大军,想要截断俺的后路可不那么容易,嘿嘿,倒是寻将军所部都是四条腿走路,遇险之时许会跑的快些?”

“李将军安心便是,大都督给俺的军令虽是见机行事,但俺却没有抛下同袍逃走的习惯,所以遇敌之时李将军千万别慌,俺肯定就在附近,只等俺率军来援即可。”

“哼,寻将军这么说的话,不如咱们换上一换,俺又不是没领过骑兵……”

这就是寻相领三千骑兵与李年所部分开的时候,两人的对话,听上去有点火气,实际上大家都有所预感,这仗不太好打了。

尤其是之前他们还都得了李靖的吩咐,各自行事,互不统管,按照军中的习惯,寻相这厮也就能跟李年这个大将军呛呛几句了。

到了浦石城,先一步到达此处的寻相跟李年稍微打了声招呼,便率军继续沿着山麓向北而去。

直到这一日,浦石城唐军中军。

“大隋右翊卫府麾下,领兵校尉林正德参见将军。”

“大隋左御卫府辖下勋卫高弘参见将军。”

两个头发已然花白的汉子,敲击着胸膛,随即便拜倒在了李年面前,高弘更是涕泪横流,痛哭失声。

不用多说什么,这显然是当年隋军败退之时,被留在了半岛上的隋军败兵。

当年一溃千里的三十万隋军,多为左右翊卫麾下,宇文述为左翊卫大将军,于仲文则是右翊卫大将军。

这两位大将军一战而败,率亲信狂窜数百里逃了回去,却把大军扔在了身后,可谓是一世英名毁于一旦。

而那三十余万大军,战死无数,冻饿而死者更多,剩下的人能逃回大隋的也就李破所率的两千多人,其余都留在了高句丽的山林之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