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分类 男生 女生 书库 完本 排行 书单 专题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 > 北雄 > 第1188章激动

北雄 第1188章激动

作者:河边草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2-09-25 16:20:02 来源:ibiquge.com

甘露殿现在算是皇帝寝宫,它是太极宫的一部分。

唐宫其实多数还维持着隋时的模样,处于长安的北部,占据了长安城大约五分之一到六分之一的地域。

整个宫城大体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就是太极宫群落,是皇帝召开朝会,处理政务,接见外臣的地方。

内廷则是宫妃以及宫人们居住的地方,是正经的皇家禁苑,以皇后寝宫清宁宫为中心,分布着众多的殿宇群落。

后来人熟知的诸如大明宫,长生殿之类的宫殿群都是大唐历代帝王陆续建造,如今都还不见影子。

现在的宫城主体其实还是隋文帝杨坚在开皇年间修建。

杨广在当皇子的时候应该过的比较艰难,对父亲杨坚有所不满,所以登基之后便开始修建洛阳新城,建好之后便迫不及待的迁都于洛阳,不愿在长安多待了。

他那十几年的帝王生涯,留给长安的不足十分之一,他喜欢大工程,却从来没想着修缮一下长安宫室,估计是在心理上把这里当做了父亲的遗产,没兴趣再给父亲的功业添砖加瓦。

李渊进了长安之后倒是对此很上心,他这人比较喜欢享受,即便天下还乱纷纷的,他还是顶住压力,修缮了一下宫城,新建了一些殿宇。

于是李破入主长安后便在自己家里见到了一些烂尾工程,至今仍摆在那里。

李渊经手的最大的几处烂尾工程都不在皇宫之中,比如说骊山脚下的温泉宫,就是李渊修来准备冬天泡温泉的地方。

温泉滑水洗凝脂……就是这么来的,只不过那是败家子李隆基的首尾,华清宫便是在他手中完成。

………………

总的来说,如今的宫城自文皇帝杨坚殁后就没怎么大动过了,李渊做的那些工程也就是三四年的光景,大部分烂尾,他的陵寝也刚刚动工就停了下来。

太极宫的几个重要宫殿群落,基本上还是开皇年间旧时模样。

当然对于尉迟恭这样的土包子都一样,只不过乍一从江南来到洛阳,长安这样的地方,能够清晰的感受到南北的差异而已。

李破待他到底不同,没有在两仪殿设宴款待,而是来到了甘露殿寝宫,其实就是在明晃晃的告诉其他人,这是朕的心腹之臣。

………………

进了甘露殿内殿,就他们两个人,李破也没再顾及什么君臣之礼,让人面对面摆了两张桌子,君臣相对而坐。

摆手让人传上酒菜间,李破笑道:“没有大排宴宴,简单了些,主要是人一多了,也就没办法好好说话。

你在外领兵多年,朕想听你说说外面的事情,唉,这几年当了皇帝,拌住了脚,哪也去不得了,远不如当初那么自在。

眼中所见,耳中所闻,都有了限制,真真假假的还得自己去分辨……

人们都说井底之蛙,井底之蛙,皇帝就是井底最深处那只蛤蟆,天就是长安城左近那么大一点,外面的声音传进来,嗡嗡作响,也听不太真。

所以说你们这些人呢,就得充当我的眼睛和耳朵,有些事不管大小,只要你觉得有必要跟朕说一声的,就来跟朕说,不要有什么顾忌。

咱们流血流汗,在这十几二十年间打下来的天下,不能让一些宵小给糟蹋了,你明白朕的意思吧?”

这话听着有点可怜,弄的尉迟恭不知怎么回答,他也想象不出皇帝这只蛤蟆是怎么待在井里的。

他只能顺着李破的话风重重点头应诺。

酒菜很快送了上来,尉迟恭腹中早已饥饿,只是在李破面前他不敢放肆,先陪李破饮了几杯,这才抽空用了几口菜。

李破也不相劝,尉迟恭的一举一动都落在他的眼中,到现在来说还算满意,不管是之前的张伦等人,还是现在的尉迟恭,对他都有着一种来自心底深处的敬畏,没有什么居功自傲的迹象。

可以说和当年并无二致,召之即来挥之即去,自古以来功臣们闹出来的那些幺蛾子在他们身上并没有表现出来。

吃喝了一阵,李破终于问起了荆襄那边的局面,其他的倒还罢了,他最为关注的其实还是军中将士的思想动向。

尉迟恭都一一作答。

江右各部军伍大致上可以分为三部分。

一部分守在南阳,这两年主要的任务就是剿平逃散的梁军残部和一些地方上的匪人,这两年南阳百姓陆续回迁,加上匪患渐绝,去年秋天的时候大部分就撤军去了洛阳休整。

一部分则由尉迟恭统领驻守在江夏,也是去年出征岭南的主力。

这一支大军近十万人,当年南下的唐军没多少,有两万人,他们都是精锐中的精锐,一直留在南边以备不时之需。

其实就是随时准备讨伐不臣的平叛部队,除了大都督李靖和统兵的尉迟恭之外,谁也指使不动他们。

其余的一部分为梁国降军,一部分为陆续招募的新兵。

另外就是江右水军了,那不归尉迟恭统领,由梁国降将文士弘,宁长真等辖制,估计很快就要拆散开来,大部分归于漕运,长江摆渡所用,其中精锐可能会去江都听令。

尉迟恭对其他各部的事情不很上心,也不是他头脑简单,野心不足什么的,而是麾下十万大军就够他操心的了。

这两年他一直在为粮草之事发愁,十万人就这么驻扎在江夏,也没什么仗打,糜耗粮草太多,他怕皇帝找他麻烦,却又不愿自请削减大军规模,弄的很是纠结。

……………………

皇帝到底想听什么尉迟恭有点拿不准,而且皇帝领兵多年,军中那些事情是真是假听两耳朵也就知道了。

就像他的那些部下,哪个敢刻意欺瞒于他?

所以尉迟恭也不做他想,将这些年听到的见到的都说了说,也没什么重点。

李破听的很仔细,时不时的问上一句,这一谈就是许久。

半个多时辰下来,他对江右驻军的情势了解便清晰了很多。

那边的各部守军在灭掉萧铣之后经历了一次膨胀期,当初南下灭梁的精锐被张伦带走了不少,剩下的一些被尉迟恭紧紧握在了手中,除了分出一些到南阳外,其余都在江夏。

之后和梁国降军合流,两三年下来已经完成了初步的整编,像尉迟恭这一部就膨胀到了十余万众。

这在长远看来不会维持太久,尉迟恭就总在为大军的粮草犯愁,只是在近几年却是有好处的。

有大军在一旁威慑,地方上就会安定的快上一些,也有助于李靖等人施行诸般举措。

但这也只是平定诸侯之后的权宜之计,即便以现在的局面而论,在江夏驻有十余万大军也已显得有些多余。

按照尉迟恭的说法,南下的唐军思乡之情渐盛,他娶那几房小妾其实也并非出于本意,还是做给底下人看的,就是想鼓励北军士卒在当地结亲生子,稍解思乡之念。

另外梁国的降军们也还算安稳,并没有人嚷嚷着怀念旧主什么的,经过这几年讨伐岭南蛮寨的战事,军心也渐渐凝聚了起来。

实际上最为重要的一点还是唐军的军律已经十分完善,从征募新兵到军阵操练,以及平日操守等等,可谓是面面俱到。

从晋地走出的军官士卒们,将这些都刻入到了骨子里面,到了江南之后很快便影响到了梁国降军。

尉迟恭就自信满满的跟李破说,“至尊以军伍起家,当初教给咱们的那些东西好用的很,旁的末将不敢跟至尊说,只经末将这一番操练下来,一旦遇有战事,江夏大军绝无怯战之忧,不管遇到多强的敌手,也能挫而败之。

末将率军征岭南时试了试,将士们可谓是各个争先,人人敢战,扫平蛮寨数百,捉获酋首千余,大军伤亡甚微……”

说到这里,尉迟恭算是打开了话匣子,跟李破说起来去年率军入岭南的战事,其中还夹杂着一些当地的风土人情。

说的正热闹的时候,皇后李碧到了,还给他们带来了宫中自酿的一点黎红酒,让尉迟恭受宠若惊之余,连连拜谢。

李碧在他们这些旧人眼中,那可不单单是一朝国母,还是一位英明的领兵将军,能够治政一地的官员。

而且这一下皇帝皇后一道为他接风洗尘,算是给足了他这个柱国大将军的面子。

当然了,这待遇确实也没谁了。

官位再显,能够得到如此优待的人也不见几个,尉迟恭占的其实还是云内旧人的便宜,毕竟这两位结亲的时候,尉迟恭给把的门嘛。

李破看了妻子几眼,心说我这里跟人说话正渐入佳境,你来凑什么热闹,没看把人吓的都不敢多说什么了吗?

李碧回他一眼,意思是说我若不来,哪能显得出柱国大将军归朝之荣?就你这么私下见一见可不成,没的让人觉得受了慢待。

夫妻两个眉来眼去,凭借着多年的默契,不用说话对方的意思就都能明了。

李碧举杯劝饮,一杯下来,眼瞅着尉迟恭便激动的大胡子都抖了起来,效果确实杠杠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