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分类 男生 女生 书库 完本 排行 书单 专题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 > 北雄 > 第1204章反对

北雄 第1204章反对

作者:河边草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2-09-25 16:20:02 来源:ibiquge.com

“至尊用人臣向来敬服,可长孙无忌年纪轻轻,之前又只是长安令,他还是伪王李世民的舅兄,骤然令其掌管大理寺,恐怕无法服众啊。”

一边说着话,抽空温彦博就来进言。

大理寺不是普普通通的衙门,什么样的高官进到里面,腿肚子都得软上一软,从那里走出来的人物,同样也各个严刚可畏。

以长孙无忌的为官资历以及其威望来看,确实不足以掌握大理寺权柄。

此时李破正伏案仔细观瞧着大唐的地图,这是工部根据前隋的地图修改而来,前隋很多边边角角的地方都丢了,疆域缩水了不少。

云定兴别看名声不佳,但他不像郑善果,做起事来很用心,前隋丢失的那些地方都给标注了出来。

天下平定了下来,是该到进行初步的行政划分的时候了。

现在大唐基本上是三级制的行政划分,县是最基本的行政单位,由县令管辖,上面就是郡府,最高长官是太守,郡府之上又有州一级的划分,其长官为都督,总管之类。

另外还设立了一些独立的军镇,由军人驻守在要害地区,多数处于边塞,当年李破就是起于恒安镇军,那就是标准的大型军镇,常备军在五千人所有,由卫府直辖,地方上对他们没有管辖权,只能稍以粮草军械等牵制而已。

大业年间因为杨广对西域有特殊的兴趣,所以前隋的军镇慢慢都集中到了河西地区,其他地方的军镇有所减少。

其实到了大唐开国,天下的行政划分是十分混乱的,诸侯们凭借自己的喜好,以及秉着新朝新气象的理念,都会对自己辖下做出了一定调整。

不过大方向上没有多少创新,基础还是三级行政划分,更多的是把郡改成州,把州改成郡,把这个县合并了,把那个县给拆分开等等,来回的倒腾。

而因为战争的需要,各路总管的权力越来越大,长此以往,估计大家面临的又是一番割据的局面。

尤其是大业末年战乱四起,杨广还别出心裁的弄出了通守官这样的职位,权力上已和诸侯无异,像李破,王世充,杜伏威,罗艺等人就都做过通守官。

所以等李破平灭了诸侯,对全国的行政划分做出明确的整理也是题中应有之义,而这也田亩制度的改革息息相关,并非小事。

…………………………

中书和尚书两省的官员们商量了一段时间,今日算是有了一个结果,大家的意思也出奇的一致,都觉得不宜大动干戈,大部分恢复开皇年间旧制即可。

最重要的是总管们的权力太大了,需要做出约束,于是提议在郡府之上设道,将天下分为十道,由朝廷进行巡查监管。

差不多的意思就是在总管们头顶悬上一把剑,设下定期问责制,实际上却没有分走总管们太多的权力。

再配合以折冲府制度,慢慢收取总管们的兵权,双管齐下,总管们的职权就会渐渐削弱下来。

李破瞧着很有趣,觉着不如干脆点,把后来的省拿来直接用了,挑挑拣拣,他娘的应该能凑够十八个大型行政区域,勉强就称之为道吧。

之外那些什么自治区之类的都悬在外面呢,前隋时多少还能巴望一下,现在暂时就不用想了。

接下来再细拆一下,大概能拆分成二三十道,各以总管领之,比划分成什么监察大区要像样的多。

……………………

李破一边在心里琢磨着,一边随口道:“嗯,卿之所言有理,可诏令已经发出去了,难道你想让朕食言而肥不成?”

一听就是敷衍,不想改主意嘛……可温彦博一如既往的执著,“也不过是暂掌而已,明春时再另任他人即可。”

李破终于抬起了头,这事他做的确实有些草率,主要是被郑善果给气的,让人好气又好笑的是,郑善果那厮还做过一任大理寺卿,你说说临到老了,怎么就成了缩头乌龟了呢?

见温彦博拿出了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劲头,李破无奈道:“看来你心里面已经有些人选了,不如说来听听?”

一见皇帝松口,温彦博立即道:“御史大夫王珪,生性谨慎守礼,不结朋党,规谏阕失,无有所遗,可当其职……”

听到王珪的名字,李破就笑了,这人之前在潼关的表现可是和温彦博的评语相差甚远。

温彦博之所以举荐于他……这人是扶风人,是皇帝的老乡,再有祖籍还是晋阳,乃晋阳王氏子弟,算是温彦博的乡党。

如今朝中晋人势大,相互举荐是很正常的操作,以温彦博的为人也不能免俗。

李破轻轻点了点头,嘴上却道:“也算不错,还有别人吗?”

人选自然不可能只有一个,见皇帝无可无不可中透露出了些不满意,温彦博也不去猜是不是王珪侍奉过李建成才致于此,接着便又道:“尚书左丞戴胄,生性忠直,为人公允,熟于刑律,处事明速。

于洛阳为官时乃王世充属官,曾劝王世充谨守人臣之礼,胆气颇张,以其为大理寺卿,定能使朝政清明,无有余案。”

这个人李破没见过,也没听人说起过,但能得温彦博举荐,说明才能和品性上肯定有其独到之处。

这就是近臣的好处,相互知根知底,臣下不会向皇帝举荐些烂七八糟的人物,皇帝也信得过臣下的眼光。

“那就让吏部先看一看,若是大体无碍,先去刑部任职,再转大理寺,卿看这样如何?”

“至尊英明,臣并非觉得长孙无忌不堪其职,他在长安令任上政绩颇佳,只是升迁太速,易惹非议……”

才解释到一半,封德彝正好进来,给皇帝施礼,他也就打住了话头。

“免礼。”李破笑着道了一声,便招手让两人近前,他手指在地图点了点道:“你们都来看看,中书上请在郡治之上设道,朕有意分的细些,你们也来给朕参详一下。”

随即看到封德彝衣襟上的湿痕,“嗯?外面下雪了啊。”

封德彝看了看温彦博,上前就拍马屁,“至尊专心政事,不闻外务,真是让臣等惭愧,外面的雪下的老大,一路行来,只这一会工夫就迷了老臣的眼睛,至尊若能忙里偷闲,臣明日陪至尊赏雪一番如何?”

李破就笑,“这天一日冷似一日,大家也都稍稍清闲了下来,不用明日,今晚咱们把萧时文叫上,一起到两仪殿饮酒赏雪。”

赏雪乃是一件雅事,可皇帝和三位宰相聚在一处,赏不赏雪的就在其次了。

封德彝和温彦博很是高兴的齐齐躬身道:“多谢至尊赐宴。”

…………………………

“晋地自古以来多有沿革,到前隋时,比之当初已是拓土千里,因位于黄河以东,中书那边建议设河东道。

以朕看来,其东边以太行为界,不如命之为山西,与山东呼应,合并代两州为山西北道,嗯,不如改称为路,山西北路,听着顺口一些,太原郡以南为山西南路,酌情以总管或是都督领之。

你们看怎么样?”

温彦博和封德彝对视一眼,此事他们自然都晓得,中书那边的意思是将天下分为十道,以监察御史领查探官员政绩,百姓民情等事。

其意味并不在于地域,权责的划分,而是为集权于中央在努力,如果按照皇帝所言,那事情就完全是两个样子了。

至于换不换名字,他们都不怎在意,新朝新气象,换些名字以别于旧朝正是应该。

温彦博只稍一沉吟便道:“如今各处总管有十,因战乱日久故,总管威权极重,今天下已平,臣以为应收其权柄,以应时局。

按照至尊所言,此乃反其道而行之,定其权责,以应地方政事,臣不知至尊是想暂且行之,还是长久之计。

若只暂行,臣认为尚可,若心存长远,臣要劝至尊莫要如此,诸侯之乱乃世之恶疾,地方官吏权责太重便乃肇因之一,总管所辖太过,一旦有事便难以收拾。”

封德彝在旁也点头附和道:“总管之制起于南陈之都督,起意应是兴战之时,总理军政大事,便于与敌相抗。

后来文皇帝有鉴于天下分崩已久,才予以沿用,陆续设十四位总管,由天子派遣心腹之人领总管之职于要害,倚有大仓之下,威服四方,此乃权宜之计无疑,后来多数时候都是虚衔。

至尊若效仿之,天下各处以十数总管领之,那与汉时分封诸侯又有何异?总管威福自专之下,久之必生祸乱。”

李破摸着下巴思摸良久,又抬头看了看天,没看到,只看到了黑乎乎的屋顶,外面下起了大雪,屋子里的光线很不好,宦官们正在点蜡烛……

今天日子有些不对啊,李破暗自叹息一声,多好的主意,可惜了……

他也不打算坚持,本来就是拍脑门想出来的主意,既然两个宰相都坚决反对,那就没必要施行了。

而且他们说的确实有道理,总管们的职位现在其实也都是暂时性的,应付战乱的意味极其浓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