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分类 男生 女生 书库 完本 排行 书单 专题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 > 北雄 > 第1182章官考

北雄 第1182章官考

作者:河边草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2-09-25 16:20:02 来源:ibiquge.com

长孙顺德荐的是高士廉。

高士廉算是梁国降人,来归未久。

此人出身渤海高氏洛阳一支,是北齐清河王高岳的孙子,大唐元贞二年随丘和一道降唐,如今任职吏部朗中,同样是吏部侍郎的有力竞争者。

从长孙顺德举荐的人选来看,他没少费了心思,也深谙皇帝心意,不想在身边再任用关西世阀中人,于是便举荐了高士廉出来。

不得不说的是,高士廉还是长孙氏的亲家,他是长孙无忌兄妹的舅父,又是洛阳门阀中人,在李破看来,长孙顺德的私心有点过重了些。

再往深了想想,估计长孙顺德也未必想让高士廉晋门下侍郎之位,只是想在皇帝心目当中留下有高士廉这么一个人的印象而已。

这些朝堂重臣心眼耍的飞起,李破觉着自己猜的应该**不离十,之前宇文士及掉了链子,若长孙顺德还指望自己举荐的人能够升任门下侍郎之位,那在政治层面就太幼稚了。

封德彝没什么动静,作为侍中,他基本上失去了提拔自己副手的资格,深谙为官之道的他自然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对此一言不发,显得分外本分。

吏部荐了些人上来,能得李破青眼的没几个。

也就孔绍德,张行成,刘洎,还有杜淹,杜楚客叔侄几人,这些人都是新降之人,到了长安没多久,不管他们有何家世,跟关西世族牵扯都不算多。

孔绍德是孔子后裔,随窦建德入唐,之所以入选并非其他什么,而是他在窦建德那里任职过黄门侍郎,业务应该比较熟练。

李破稍微琢磨一下就略过了此人,黄门侍郎乃天子近人,其人和窦建德太过亲近,还待察看。

张行成是河北人,出身中山张氏,在王世充那里任职度支尚书,随王世恽入唐后,先在京兆府任职计吏了一段时间,后转殿中侍御史,蹦着高的升迁。

轨迹倒很简单,受房玄龄举荐,走的则是元朗的门路,吏部给出的评语很高,德行俱佳,为官清正。

李破仔细瞧了瞧其人的资历,应该是个可以重用之人,只是他不打算让其人任职门下侍郎,因为他还是比较喜欢言谈有趣,不凭一定之规,懂得进退的人物。

刘洎则是南阳人氏,萧铣的黄门侍郎,萧铣败亡之时他正在经营领表,和林士弘不住纠缠,在萧铣治下颇有功绩,入朝之后为治书侍御史。

他和孔绍德很像,之前都曾为黄门侍郎,入唐后又都在侍御史任上,只不过相比孔绍德,李破对这人还是比较感兴趣的,认为是一个不错的人选,毕竟萧铣已经死了嘛。

而杜淹,杜楚客叔侄则和张行成一样,都是郑国降人。

杜淹在郑国也是高官,任职吏部尚书,他是京兆杜陵人,关西世族中人无疑,前隋时曾任职御史中丞之职。

值得一提的是,他还是杜如晦的叔父,与杜如晦不睦已久,在郑国为官时曾诬陷杜氏兄弟,至使杜如晦的兄长被杀,弟弟杜楚客被囚禁。

对侄儿都如此狠毒,为人上便颇受诟病,郑国降人入唐之后别的人都没怎么样,只是有人参劾杜淹,想要杀他,可见其不受待见。

此时任职礼部侍郎,因其颇有文名,李破令其参修隋史。

杜楚客则是杜如晦的弟弟,杜淹的侄儿,他和前面的人都不一样,是中书令萧禹亲自举荐,对其人的评价很高。

秉性温良,胸怀豁达,熟文事,有谋略,用之可为良辅。

萧禹很少这么夸赞于人,可见其才。

李破斟酌一番,在刘洎和杜楚客之间犹豫了一阵,便选了杜楚客。

不为别的,就因为杜楚客很年轻,门下省的两个高官年岁都已不小,身上长满了心眼,有个年轻人进来也能调和一下。

当初宇文士及其实也是如此入选,门下省要有点朝气,对其他两个老狐狸也有促进作用,不然那两人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过日子,你拿他们也没什么办法。

其实还是跟两个老狐狸相处的有些乏味了,找个年轻人过来可以时常调戏一下,娱乐娱乐心情。

不然说实在的,杜楚客的出身就有点不符合李破的期许,还有就是此人是杜如晦的弟弟,杜如晦可是李世民的谋主……

……………………

这次宇文士及的事情闹的有点大,朝野上下吃瓜者无数,都说内外的言官们办成了一件大事,把刚上任没几天的门下侍郎给参倒了。

让朝臣浮想联翩之余也是颇为警惕,成国夫人府在官员们私下的议论当中也成了碰触不得的禁地。

高慎倒霉还没几天,一个门下侍郎又因此去职,黯然被贬出京,倒下的都是朝中有数的高官,你说吓不吓人?

说起来当今皇帝的口味确实很特别啊,对前朝留下的女人很感兴趣?也不尽然,李渊时的嫔妃大多都被赶了出宫,难道说皇帝就喜欢这种偷偷摸摸的感觉?

好吧,关于皇帝的粉红色传闻已经够多,算不得什么偷偷摸摸,简直就是光明正大的告诉了所有人,此乃吾之禁脔。

当然了,这还远远够不上荒唐二字,晋末战乱以来的君王们,用他们的实际行动告诉人们,只有你想象不到没有我做不到的事情。

……………………

七月中的时候,豫章太守张善安降而复叛,扬州总管王泽令李道宗率军击之,不久围豫章郡城,张善安再次请降,李道宗不允,未几陷之,杀张善安等叛将。

辅公拓在江都小动作不断,争权之意渐显。

奈何杜伏威义子王雄诞回到了江都,加上领有江左水军兵权的阚陵得了义父书信,彻底的投靠了王泽,还有驻军于丹阳的陈凌,王泽也只一封书信过去,他便亲自跑到了江都来拜见上官,丝毫没表现出当年屡拒杜伏威时的骨气。

这会辅公拓,左游仙等人便没了咒念,江左兵权大部分都已落在扬州总管王泽以及他带来的那些人手中,不然张善安也不会死的那么快。

所以说他们再要折腾下去的话,很可能要人头不保。

像左游仙就调头调的很快,眼见形势不妙之下立即转换门庭,跑到王泽面前献媚去了。

辅公拓也不傻,干脆的把手中的权力一交,并带人启程赶往长安,他要帮着结义兄弟杜伏威建那个什么狗屎的书院去了。

顺便把两人的家财也都挪到长安去,大家兄弟一场,这回又要搭伴过日子了。

赶走了这个地头蛇,剩下的人群龙无首,就好打交道多了,就像陈凌,他是前隋旧臣,从贼之后总是格格不入,麾下也颇精锐。

此时投唐,就很想去长安述职。

其实都是大势所趋,像张善安这等还想掀起风浪的人,已无法像当年那样得到人们的响应,王泽的日子终于过的有滋有味了起来。

接下来的操作可想而知,启用江左世族人物,并开始上书请求朝廷派遣官员到江左任职,慢慢消除杜伏威等人在江左的影响力。

八月间,朝廷诏李道宗为交州总管,令其率军进据交趾,开始收回中原王朝传统势力范围。

……………………

八月间,官员们大多都在为秋收奔忙,经过多方商议,朝中重设司农寺。

户部阻拦未果,户部尚书苏亶索性举荐户部侍郎窦诞任职司农卿,李破允之,并任李袭志为司农少卿,算是从户部撕下了老大一块职能出来。

……………………

此时关于官员核考的事情也已尘埃落定,等到秋收之后便可施行,由吏部和礼部共同主持,先从京官开始,反正冬天里闲着也是闲着。

这明显是施行科举制度的前奏,也可以说是一次科举的试水之举,开始的还是有些仓促,弄的京中官场中人比较惊慌,屡屡传出泄露考题,人情往来之类谣言。

李破不管这些,不论其中利弊如何,他都要稍稍遏制一下凭借裙带关系占据各处官位的现象。

在考核期间,设置监官,把国子和长安书院的教授们都拉出来,参与到官考试题的制定以及监察舞弊当中来。

另外就是启动各部监察机构,以及御史台,大理寺等职权部门,对想要在其中挖门盗洞的官员进行严查,一旦查实,立即交大理寺论处。

今年还只是在京中试行,等到明后两年便会扩展到天下郡县。

那些没有学识,对自己所处职位没有一点认知,只靠才能或者人情得官的人都将被踢出大唐公务员之列,同时也有为科举官腾出地方的意思在里面。

明面上的意思则是,要摒除自晋末战乱以来,朝中以及地方官吏良莠不齐,肆意安插私人的官场风气。

当然了,为照顾大家的情绪,也为了不占用官员们太多的精力,试题都趋于简单,比如说户部的官员们,起码你得四则运算过关吧?你得会查写账目吧?

工部的官员给你张简单的图纸你得能找出哪里出错了吧?礼部的官员你得知道起码的朝服搭配吧?

如此种种,其实体现的就是李破关于熟于事者掌其职的思想,而科举制度一旦颁布,差不多也是按照这个思路来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